close

旅遊日期:2013/4/4  2014/9/4

地點:中國湖北省荊州市  台灣高雄市

 

IMG_0327_副本.JPG    

 

先給大家科普遼簡王這個人,遼王朱植,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五子,母韓妃,高麗人,洪武十年(1377)生,十一年(1378)封衛王,二十五年(1392)改封遼王,就藩廣寧(今遼寧北鎮縣)。

靖難之變時,由於建文帝擔心他會與燕王朱棣聯合(都在北方,而且遼王擁重兵),召其回京(當時朱植回南京,沿渤海、黃海走海路),改封荊州(時原封荊州的湘王身死國除,這個我會再寫一篇)。

朱棣獲得皇位後,對於朱植沒有支持他一事耿耿於懷,因此在永樂十年(1412)削其護衛,只留軍校廚役三百人供其差使。

永樂二十二年(1424)病逝,享年六十一。

朱植歷經三朝,官場上雖不得意,但為人廉潔自律,生活簡樸,頗得時人推崇,故死後諡號''簡'',妃郭氏(武定侯郭英女)。無嫡子加上庶長子先亡,遂由庶二子朱貴烚繼王位。

   

2013年去遼簡王墓正逢清明掃墓,現在的荊州人,也把祖先的墓葬在遼王墓附近,可見這塊地的確是一處埋葬先人的風水寶地。

與友人坐上往八嶺山方向的客車,搖搖晃晃的在最後一站下,往前走一小段路,看到''文武官員下馬碑''後,證明我們走的方向沒錯。

IMG_0437_副本.JPG    

 

買門票走進,迎接我們的是神奇的兵馬俑,哈哈,這東西出現在這邊真是有趣XDDDD

IMG_0429_副本.JPG  

IMG_0332_副本.JPG  

IMG_0345_副本.JPG  

中間那個就是遼簡王像。

 

遼簡王墓墓室前、中、正殿、左右配殿(耳室)相連,構造成墓室平面橫豎書寫都成''王''字,墓室內有兩木一石墓門,石門有橫豎九鼎,象徵遼王的一言九鼎。

墓室深20公尺,地面空間115平方,青磚捲拱結構。

墓室前有豎有墓誌銘,分底蓋兩塊,蓋面上刻有''故遼簡王之墓'',底面上刻有遼簡王生平。但在墓區並沒有見到這塊墓誌銘,荊州博物館內也沒看到。

IMG_0364_副本.JPG

IMG_0368_副本.JPG

IMG_0376_副本.JPG  

IMG_0380_副本.JPG

 

墳塚

IMG_0416_副本.JPG  

 

這個墓多次被盜和破壞,因此出土物不多。清理出身穿北方少數民族服飾的木俑一百二十餘件、金銀漆器三十餘件,下圖為復原品(詢問過荊州市博物館其他的出土品,他們是一問三不知)

IMG_0384_副本.JPG  

 

 

既然去過了第一代遼王,對於跟著鄭氏家族來台灣的最後一代遼王我也很有興趣,搜尋後發現他就埋葬在現高雄湖內,於是趁回台灣拉著舍妹一起去尋找。

雖然是在湖內區,但區間車要做到大湖火車站,還沒出站前就可看到這個牌子(原來盛行一時的龍發堂也在這邊)

IMG_0013_副本.JPG  

 

出火車站,首先要找到東方技術學院,沿學校門口大路走,便能看到寧靖王墓。

IMG_0003_副本.JPG  

 

寧靖王朱術桂,遼王朱植後代,原是遼王國下長陽郡國朱憲煥嫡次子,生於明神宗萬曆四十五年(1617),張獻忠攻下荊州後,朱術桂隨宗室南下,途中與兄長陽王朱術雅走散,眾人皆以為長陽已死,便由術桂即王位,後得知術雅仍在世,隆武帝(南明)改封其為寧靖王。

鄭成功在廈門禮遇宗室,加上當時鄭軍是反清勢力較強大的一支,朱術桂等人便投奔鄭成功。

清聖祖康熙二年(南明永曆十七年1663)鄭經迎寧靖王至台。康熙二十二年(永曆三十七年1683),王聽聞施琅攻下澎湖,決定以身殉國。次日,加翼善冠,服四圍龍袍,束玉帶,配印綬,拜辭天地祖宗,遂自縊。時人將其與元配羅氏埋葬於縣治(約莫今湖內區棚仔林),又恐遭盜,築偽墓百餘座。

寧靖王墓在昭和十二年(1937)被發現,發現時是空棺,村民用水泥圍起標示。戰後,由村民合資將此地發現的偽墓合為一墓。現今我們看到的墓園是民國六十六年(1977)由高雄縣政府修建,並在民國七十七年(1988)成為三級古蹟。

 

IMG_0007_副本.JPG

IMG_0010_副本.JPG  

 

寧靖王的生活軌跡在今台南市仍能看到,現在大天后宮就是蓋在王府邸上,五妃廟便是寧靖王五名妃妾自盡之所。

 

明藩王遼王系列表維基

朱術桂維基

arrow
arrow

    Nata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